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心病 > 疾病并发症

医理穷源丨从因瘀致毒谈冠心病的病因病

编者按:

李道政老师曾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人瘀滞太厉害,他的血没有活力,就像一潭死水,这种人就会生病,我们刮痧是让他整个人气血流动起来,死水变成活水,死气变成活气。气无形,主功能;血有形,主形质。一上去了,生命力就回来了,这就叫功能,刮痧完全从调动功能入手来解决生命活力问题。

《血证论》言:“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去瘀之故,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为要。”《医经溯洄集·五郁论》:“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其原因在于血瘀。

下文从瘀毒的角度探讨了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而刮痧是排瘀的重要手段。刮痧是一种将毒素从体内导引出体表,使经络道路恢复正常的方法,疏通瘀堵,也就是“引邪出表”,“以通为补”。刮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减轻病情,促进康复。也希望更多人能用虎符铜砭实践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案例。

从“因瘀致毒”谈冠心病的病因病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目前我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古今文献论述颇丰,其病因病机多归纳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之不足,标实则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但“瘀阻血脉”往往贯穿于冠心病发病的整个过程。

随着冠心病炎症反应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中医病因病机亦不断得到新的阐释。笔者在总结古代文献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冠心病“因瘀致毒”的病因病机,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思路。

“瘀”、“毒”的含义与关系

“瘀”字最早见于《楚辞》,有“形销砾而瘀伤”描述;许慎《说文解字》曰:“瘀,积血也”。瘀血在中医文献中有“凝血”、“着血”、“留血”、“恶血”、“衃血”、“干血”及“蓄血”等名称。历代文献对瘀血形成的基本病理过程可概括为3种:一是瘀滞内结之血,二是指离经之血,三是指污秽之血。综合古代文献对瘀血的认识,结合冠心病发生的病理机制,笔者认为冠心病的瘀血病机即为“瘀滞内结之血”,可表现为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等。

《说文解字》对毒的解释为:“毒,厚也;害人之艸(草),往往而生,从中从毒”。毒在中医学中的含义除有毒药物、某些病症外,一般认为毒是能够对机体或组织器官产生损伤的致病因素的统称。毒可分为外毒及内毒,外毒以外感六淫为主;内毒是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病理产物不能正常分布及时排出,蕴结体内,转化为毒。在冠心病发生过程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平衡失调、氧化应激异常、炎性介质合成增加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可认为具有“内生毒邪”致病的特点。

“瘀”和“毒”在冠心病发病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可概括为“瘀可致毒、毒可致瘀”,其中“因瘀致毒”导致瘀毒互结是冠心病病情发展和恶化的关键所在。冠心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多存在脏腑功能衰退、气机不利、血行不畅,虽为本虚标实之证,但病机变化多端,瘀血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正如叶天士云:“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随着病情发展,瘀血蕴结日久,导致体内病理性代谢产物生成增加,且不能及时排除,则凝聚蕴化为毒;毒邪进一步塞塞气机,耗阴伤络,煎熬血液,则导致心脉瘀血内阻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因瘀致毒”是冠心病发展恶化的关键

现代研究表明,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基本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造成的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临床多表现为心绞痛痛有定处、舌下静脉曲张、舌质紫暗或有癖斑、痕点、脉涩或结代等,属中医学的“瘀血内阻”之象。冠状动脉内稳定性斑块一旦转变为不稳定性斑块,则易发生裂隙、廉烂、溃痛和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病情急剧变化,临床表征可表现为心绞痛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舌质紫络或舌苔垢腻、脉弦滑或弦紧而数等,病情“凶险多变”。在“瘀血内阻”基础上,出现“毒”邪致病的症状,表现为“热毒蕴结”的病机特点。

在微观病理方面,冠心病患者早期可出现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活性降低等,一般认为这些病理改变属于“血瘀”的范畴;另一方面,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还可出现炎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过度释放、超氧化物增加、自由基和代谢物质堆积、钙离子超载或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堆积等,这些病理改变则与“毒邪”致病特点较为吻合,也与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

瘀血有形,毒无形。在许多慢性心血管疾病过程中,毒邪常依附血痕而致病。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在胸痹的病机转归方面提出:“因邪迫于阳气,不得宣畅,塞痕生热”;清·柳宝诒《温热逢源》亦云:“因病而有蓄血,温热之邪与之纠结,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毒邪致病具有依附性、酷烈性、秽浊性、顽固性等特点,易坏血损脉、腐肌伤肉。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基础上,毒邪胶结依附于痕血,则可损伤心络、败坏心肌,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或休克、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生。可见,“瘀”和“毒”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其病机互为前提,相互化生,其中瘀血滞久蕴化生毒,毒瘀互结,是导致冠心病发展恶化的病机关键。

前期通过例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毒”致病组(发生血栓性终点事件组)和非“毒”致病组(未发生血栓性终点事件组)的临床表征特点和理化指标进行生物信息学指标的比较和分析,将中、重度心绞痛,口苦,老舌,舌青或青紫,剥苔,舌下络脉紫红或锋紫归纳为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因“毒”致病的主要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3mg/L)、纤维蛋白原及P选择素短期内显著升高等作为次要指标。结果表明:符合“毒”病因致病组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度明显高于不符合组(P0.01)。

作者中医科学院刘龙涛,陈可冀等,原载《中西医结合杂志》,节选!

道生中医课程体系——点击图片可进入报名链接!

李氏砭法

颊针疗法

经络腧穴

赞赏

长按







































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白癜风怎么预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zkgz.com/gxbbfz/7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