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心病 > 疾病并发症

做好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又有新的理由了

作者:横阑空回胃

我们常说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未病先防,通过调整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机会。

临床上冠心病常出现的危险事件是急性心肌梗死,现今的冠脉介入等方式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恢复血运重建,挽救患者生命。

然而,心梗本身有很多预后不良的隐患,包括梗死心肌局部重塑带来的整体收缩力的不协调、电活动的不协调等等。

最近又有研究显示心梗(因)和代谢异常(果)也有关系。

内脏脂肪组织(VAT)内的巨噬细胞可感知远端器官损伤,如心肌梗死(MI),作为回应,它们会发生凋亡,从而引发胰岛素抵抗。

这一发现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系的Dutta实验室的ParthaDutta教授及其同事的一项新研究。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发生后30天,部分院前非糖尿病患者出现了血糖异常升高,存在新发胰岛素抵抗的情况。

这促使研究者去探究心脏损伤后高血糖的机制。

他们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急性组织损伤小鼠模型。Dutta和他的同事发现,通过冠状动脉结扎来模拟心肌梗死的小鼠和通过BaCl2诱导骨骼肌损伤的小鼠都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的特征,包括糖耐量异常、血清胰岛素升高和肝脏、肌肉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

这都表明,急性器官损伤在人和小鼠中引起新发胰岛素抵抗。

为了探讨心肌梗死后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人员初步考虑了多种潜在因素。

内脏脂肪组织(VAT)中包含两类巨噬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和组织中驻留的巨噬细胞,其中VAT驻留的巨噬细胞对于控制全身胰岛素敏感性至关重要。

不论在急性心梗模型还是肌肉损伤模型,流式分选都可以看到VAT驻留巨噬细胞比例的降低。

于是研究者把目标放在了VAT驻留巨噬细胞上。并分离了心梗组和非心梗组的VAT驻留巨噬细胞进行测序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非糖尿病小鼠心肌梗死后,死亡的心肌细胞分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包括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该蛋白与Toll样受体4(TLR4)结合,并与位于VAT的巨噬细胞上的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结合。

巨噬细胞发生凋亡,导致小鼠模型和心肌梗死患者中VAT驻留巨噬细胞数量减少。

无论是氯膦酸钠脂质体还是蓝光-ChR2处理导致的VAT驻留巨噬细胞的丢失都会葡萄糖耐量减低,证实了VAT驻留巨噬细胞凋亡引发糖耐量异常。

另外,研究人员表明,VAT驻留的巨噬细胞促进脂肪细胞介导的脂联素的产生,脂联素与维持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心肌梗死后VAT驻留巨噬细胞凋亡减少脂联素的分泌,从而损害糖耐量,促进胰岛素抵抗。

1

这项研究表明组织内的巨噬细胞能够对远处的损伤做出反应并改变其表型。

这项研究展示了心梗导致代谢异常的因果关系,也就是心梗也作为代谢异常的启动因素。胰岛素抵抗既是慢性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关键环节,本研究补充的是心梗引发新的胰岛素抵抗,体现了心梗和胰岛素抵抗之间恶性循环的关系。

给临床上的提示可能是定期监测既往有心脏事件的患者,以及新发心梗的患者,防止非糖尿病患者心梗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可能。

因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刹住心梗-胰岛素抵抗循环的关键操作,做好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远离心血管代谢性疾病。

文字:横阑空回胃

图片:网络(侵删)

编辑:小黑屋编委会

本文来自双鸭山科研小黑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小编或zsyyxhw

.

转载请注明:http://www.dzkgz.com/gxbbfz/13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