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纯国产鸡肉厂商,打破行业,你平常的
现在的中国虽然不用为粮食发愁,但其实还是有一些隐患,那就是核心的种业发展。
种业,包括种植业的种子和养殖业的种源,咱们中国人的饭碗必须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但是很难,种子就是农业芯片。
举个例子,白羽肉鸡的种源在我们国家,炸鸡店、汉堡店,甚至连超市里的冷冻鸡翅用的都是白羽肉鸡,它占据了50%以上的鸡禽肉市场,是国内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
我们的本土鸡得养个半年到一年才能成熟,但合格的白羽鸡苗四十二天就能投入市场,而且吃得少,长得快,口感好,营养价值还高。为什么这么厉害?
因为基因好,但它的核心技术却不在我们自己手里,所以我们每年都要上亿上亿的进口鸡苗,买得多还不能讨价还价,人家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一套鸡苗的价格从六美元,一路飙到最近几年的37美元。
而且有些时候光有钱还买不到,年美国禽流感鸡苗进口被迫中断了半年,我们的整个白羽肉鸡产业链差点崩溃。不能买了鸡苗了让他们一直繁殖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得一直买呀?
不是所有的白羽肉鸡都是好苗子,如何培育出基因强大的祖代鸡苗才是核心技术所在。有好的曾祖代鸡苗库是可以繁殖到祖代,父母代,最后再到一代肉鸡。
优良基因都会延续,但再往下优良基因就会产生变异,生出的小鸡要么生长速度慢,要么特别容易生病,想要拥有曾祖代的基因库太难了。
所以整个产业链的流程只有一条,从外国进口祖代优良鸡苗,一代一代培育到商品代推向市场,然后接着进口再循环。
不仅仅是白羽肉鸡,连大部分猪肉也是这样子的,从进口到市场都得好几代,所以才有了猪周期这么一说。种源不在自己手上,就永远谈不上粮食安全。
所以国家下发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要求,在年之前起码培育出两到三个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准的白羽肉鸡品种,但规划归规划。
基因工程这个事情基本上就是靠运气,因为动物的基因是天文数量级别。
筛选配种组合的过程几乎就等同于大海捞针,只能一遍遍祈祷能出个好结果,如果运气不够好呢?那很有可能就是花掉几十年而没有任何收获。
现实情况如何呢?我们从年一直搞到现在,花了整整34年才第一次研究出符合标准的国产鸡苗。
没错,年11月26日,圣农集团培育出盛泽白羽肉鸡新品种,正式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的审定,并获得了可对外销售的牌照。
他们培育的品种丝毫不比国外的差,吃的饲料更少,生长速度却比人家的更快,每头种鸡的产蛋量还能高出十个。
更重要的是,用我们自己培育的鸡苗,可以从源头做好疾病防控,提升整个肌肉的产量和品质,普通人也能吃得更放心。
我自己研究了一下圣农这家公司,发现太不容易了,38年前,付光明创办了圣农集团,一开始就是规模化养殖,给麦当劳、肯德基供货,赚了些钱。
但后来国家连续发文,让他渐渐意识到自主研发优质种苗的重要性。觉得自己责无旁贷,说干就干。
他立刻跑遍了全国,却发现我们在这块儿的技术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相关技术、人才全中国只有三个,怎么办呢?
少是少了点,但还是得硬着头皮上啊。于是,他们秘密组建了一支专家团,一边培养人才,一边培育鸡种。为什么这个事儿得低调,秘密地干?
因为后来外国鸡苗供应商知道了这个事儿,直接跑到傅光明的办公室,笑眯眯地说出了最狠的话,意思很简单,要么你停止研发,要么我立刻断供,怎么选停止研发?傅光明挺直腰板断然拒绝了美国人。
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年,圣农率先培育出了国产的祖代种鸡,年,付光明就宣布用国产鸡苗全面替代进口,并投资四亿元建设集团最大的祖代种鸡生产基地,让更多国内养殖企业都能用上性价比高的国产鸡苗。
圣农在鸡肉这个行业其实是全产业链操作的,自主研发兽药疫苗,自己配制加工饲料,甚至冷链运输方面他也要自主研发,为的就是打通整个产业链,把成本压缩到极致。
因为只有这样,咱们的国产的白羽肉鸡才能比进口的更有竞争力,而且把控每个环节,才能让消费者吃得安全健康。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着给别人撑把伞,因为自己挨过饿,所以才懂得粮食安全的宝贵。
最后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