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早期心脏病的症状方大夫中医
中医如何认识心脏病?中医认为气虚血淤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本质,淤血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因子。
中医学认为心脏病多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症状的描述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谓之“心病”、“真心痛”。
中医认为气虚血淤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本质。一方面,各种疾病的发生均将影响气血的正常循环。首先出现气血失去平衡,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然后才出现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最后脏腑功能衰退直至死亡。另一方面,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必然受到消耗,由于气虚推动血行无力,更加重了淤血的阻滞,形成“虚实夹杂”、“气虚血淤”的局面。
淤血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因子,若单纯祛淤又会伤正,使正气更虚;若单纯补益,对一些老年病愈补愈滞,愈补愈虚。最妥善的方法就是:固本清源,即益气活血。因气行则血行,益气有利于化淤。
中医认为:气虚血淤证的成因有二:一为气虚无力运血,而因虚致淤;二为淤血阻滞,既耗伤气血,又妨碍气血化生,而因淤致虚。治疗方面,在补益气血的同时,常以化淤之品为佐使。而由于化淤之品大多是耗气之剂,故对血淤患者,即使无气虚征象,也应在化淤之时佐以补气药物。
知道了中医如何认识心脏病,最妥善的方法就是:固本清源,即益气活血。因气行则血行,益气有利于化淤。
察言观色早发现。俗话讲,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补牢未为晚。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中医认为,凡心脏病,都是阳虚,阳气不足则阴血不生。在生理上,阳气是化生之本;在病理上,较之阴精,阳气更易受损;在治疗上,阳易骤生而阴难速长。所以,中医治疗、预防心脏病,得心应手。
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那就是察言观色,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知的症状外,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皮肤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肩膀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有可能是冠心病。
手脚手指末端或趾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此外,如果时常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缓解,这是紫钳性心脏病的特有表现。
一般常见的心脏病的禁忌有:
1、忌急剧减肥,是最常见的心脏病患者的禁忌。德国医生警告说:闪电式的饥饿减肥法,会使体重过快下降,致使大量蛋白质消耗与肌肉组织减少,造成心肌组织的衰退,诱发心力衰退。
2、忌饱食,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心脏病患者的禁忌。三餐进食过饱,胃壁扩张,会使肺内压力升高,导致心脏代谢增加,容易诱发致使性的心肌梗塞。
3、忌频繁起夜。医院一项研究资料显示,心脏病人半夜起夜有危险。
4、忌拒绝脂肪。伦敦大学营养学家桑德斯的研究表明,如果心脏病人每周食用两次鱼肉脂肪,其死亡率比限制全部脂肪、只食纤维素较高食物的病人还低30%。故心脏病人在一日三餐中适当安排鱼、禽食品,有助于心脏康复。
5、忌菜籽油。菜籽油中含有40%的芥酸、心脏病人食后会使血管壁增厚,心脏脂肪堆积,加重病情。这也是常见的心脏病患者的禁忌之一。
6、忌晨跑。日本运动医学专家发现,清晨慢跑对心脏可造成不适当压力,故应采取散步、练气等方式。
7、忌饮酒。心脏病患者的禁忌还包括含有酒精的饮料,有引起心肌梗塞的危险。
提示:调查显示,特别是男性,食用生物类黄酮最多的人死于心脏病的人数最少,所以多吃苹果、洋葱,喝茶等,可以明显降低心脏病发作几率;戒烟限酒,注意休息,定时服用降压药;焦虑可能使年长男性更易患心脏病,建议经常散步、听听音乐,以缓解工作、生活压力。
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