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9种常用药物盘点冠心病用药,
摘要:冠心病是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氧所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药物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病情是否能够控制、稳定、改善,生活质量状况,能否减少或避免出现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危险,一定要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坚持选好药,用好药,达到预定目标。
冠心病是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氧所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药物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病情是否能够控制、稳定、改善,生活质量状况,能否减少或避免出现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危险,一定要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坚持选好药,用好药,达到预定目标。
1、降脂药
他汀类药(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目前已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既可发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管内炎症,稳定斑块、不出现心肌梗死,是防事件的关键。
在控制饮食基础上,积极的长期应用他汀药物,可减少20~30%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减少致死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显著减少冠心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服用,使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降至2.60mmol/L以下,对极高危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强化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使LDL-C降至2.07mmol/L以下。
2、抗血小板制剂
血小板是冠脉内血栓形成的“元凶”,阿司匹林是目前二级预防效果最佳的抗血小板制剂。
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可降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MI和心血管性死亡危险,对胃肠道副作用小,价廉易得,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服用。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应用者,氯吡格雷可作为替代治疗。
3、β-受体阻滞剂
可使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危险性降低30~50%,大大增加了冠心病患者的保险系数,只要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性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药物剂量以能使静息心率维持在50~60次/分的靶目标水平为益。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对急性心梗的左室重构、充血性心力衰竭有确切预防效果,ACEI可帮助减少斑块和血栓形成,稳定斑块,延缓AS进展,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等患者中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疗效已经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
ACEI治疗能显著降低无心衰及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总死亡率。
5、钙拮抗剂
对心绞痛治疗效果卓著,在二级预防方面,长效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控释片)因疗效可持续24小时而经常优于长效硝酸酯,对伴有高血压的慢性冠心病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有显著的治疗效益,能使主要效益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新发生的心力衰竭、致残性脑卒中及外周血管重建治疗)的发生率降低13%。
特别适用于那些伴有靶器官损害,如冠状动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有一箭双雕的效益。它还能预防心力衰竭。
6、硝酸酯类药物
常用的为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有较可靠的防治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硝酸异山梨酯作用的持续时间为4~5h,故以每日3~4次口服为妥,对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应集中在白天给药。
5-单硝酸异山梨酯可采用每日2次给药。
若白天和夜间或清晨均有心绞痛发作者,硝酸异山梨酯可采用每6h给药1次,但宜短期治疗以避免耐药性。
临床上通过保持每日适当的“无硝酸酯效应间歇期”来避免发生耐药性,普通剂型应采用“偏心给药”法,或者选择更优的制剂如缓释5-单硝酸异山梨酯(依姆多)等。
7、中医药
中医药预防冠心病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如复方丹参滴丸、通心络、麝香保心丸等药,具有降血脂、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
8、复合维生素
主要包括B类维生素,如VB1、VB2、VB6、VB12和叶酸等。研究已证实,高半胱氨酸血症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而补充VB6、VB12、叶酸等维生素,可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半胱氨酸的代谢,从而有效预防冠心病。
9、备用急救药物
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一旦冠心病急性发作,应立即舌下含服。
许多患者经常会有疑问:“是不是我一旦放了支架就需要终生服药,不能停了”。其实,放支架与长期服药不是因果关系。长期服药是因为你得了冠心病,而不是因为放了支架。
那么,通常冠心病需要长期吃什么药呢?
1抗血小板药:
这是支架术后非常重要的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阿司匹林,这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需要长期服用,无特殊原因不要停用;二是ADP抑制剂,其实就两种药,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这是要求支架术后至少服用12个月,12个月后复查支架通畅,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停用,或遵医嘱。这两种药是非常关键的用药,绝不可以随意停用,否则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服用抗血小板药是应注意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有无黑便;虽然抗血小板药物有副作用,但多数情况下不会构成严重后果,患者不应随意停用。
2他汀类药物:
主要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等,每晚一次。这类药物主要作用已不是降血脂,而主要是稳定动脉斑块,减缓甚至逆转斑块进展的作用。冠心病患者,无论血脂情况如何,建议均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使转氨酶升高,如果不超过正常上限的三倍可以继续用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出现疲乏、肌无力或者肌痛,即使肌酸激酶医院就诊,千万不要拖延。
3控制心率的药物:
主要包括倍他乐克(美托洛尔)、康忻(比索洛尔)等。这类药物的具体作用是减弱心肌收缩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的复发,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疗效。是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在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在服药期间心率不要低于50次/分钟,过慢的心率对患者也不好,可能造成乏力甚至脑缺血。服药期间心率的最佳值。
4ACEI或ABR类药物:
比如“XX普利”或“XX沙坦”药物,人们的印象里这都是降压药,但如果是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这类药物能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心肌功能,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也是需要长期服用的。ACEI类药物的最大副作用是干咳,严重时可咨询医生是否更换药物如沙坦类(ARB)。
当然,每位患者的病情都是不尽相同的,需要精确的、个体化的制定治疗方案。但是,冠心病患者用药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小编猜你还想看:
8种常用西药对心脏“有毒副作用”,冠心病患者要禁用!
人在“猝死”前有3个奇怪征兆,身体不止一次提醒你,还不重视?
心肌缺血吃什么好推荐4种心肌缺血食疗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