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心病 > 疾病预防

健康生活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

刘松拴

冠心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便是心力衰竭,此疾病不仅预后差,而且具有较高的病亡率,也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需要对其引起足够重视,阿托伐他汀是常用的降脂类药物,但是不同剂量所获得的效果不同。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于年4月~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0~80岁,平均(58.5±7.6)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1~80岁,平均(58.9±8.1)岁。所选择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组间性别、年龄等多项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所选择的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行吸氧、限制钠盐的摄入量、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并以此作为基础:对照组行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口服,20mg/d。观察组治疗药物同对照组相同,但剂量为40mg/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

处暑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6分钟步行情况(6MWT)情况。

结果

治疗前后LVEF、LVEDD等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LVESD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分别为(58.2±9.5)、(48.2±5.3)、(35.8±6.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5±9.1)、(53.8±5.7)、(40.8±6.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NT-proBNP、hs-CRP等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hs-CRP、6分钟步行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讨论

hs-CRP在临床中是反应患者机体炎性状态的典型指标,属于促炎性细胞因子,能够对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NT-proBNP的合成位置在心室,如果心室肌符合增加或者过大的时候,便会加速分泌,对于交感神经以及垂体后叶素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以及外周血管情况,尽可能减少体循环的阻力以及外周血容量。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心脏的自我调节机制会增加NT-proBNP合成量,因此具有代偿作用。6分钟步行情况属于运动试验,能够反应患者的心肌代偿能力,可通过此方式对其运动耐受量等情况进行评估。临床中对于此疾病常用的调脂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以及炎性反应,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调整NO合酶活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因此对心血管系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LVEF、LVEDD、LVESD以及NT-proBNP、hs-CRP、6分钟步行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阿托伐他汀(40mg/d)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每天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可帮助改善心功能等,从而促进康复,临床价值可观。

来源:《首都食品与医药》杂志

·下半月03·总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zkgz.com/gxbyf/12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