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
图1
图2
图3
图4
一般缺血性ST-T异常的诊断很简单,ST段下移>0·05mv和T波<1/10r。但是具体判断起来,还要考虑很多情况,涉及很多鉴别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管腔的狭窄程度、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和病变部位痉挛是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心肌缺血的发生取决于冠状动脉供血量、左心室负荷和血氧水平。心肌缺血分为供应不足性缺血与需求过亢性缺血。前者如冠状动脉痉挛、斑块过大,会引发变异性心绞痛;后者如运动常诱发的劳力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量减少70%以上时,一遇心脏负荷增加,就会出大于右心室负荷,所以更易于发生心肌缺血;而心内膜压力大于大于心外膜,所以内膜更容易缺血。
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复极过程异常,主要表现在ST-T的改变上,如ST段抬高、下移,T波倒置、直立高尖等,有时也可以引起U波倒置、QT间期延长。其发生机制如下:
(一)T波改变
正常心室复极时,心外膜心肌的动作电位时程比心内膜短,心外膜的复极完成早于心内膜,因此,心室复极过程可以认为是由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进行。心肌发生缺血时,复极过程相应发生改变。
1,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心外膜心肌的动作电位明显延长,引起心肌复极顺序逆转,即转为心内膜复极在先而心外膜复极在后,于是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向量
2,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缺血心肌的复极较正常更为推迟,以至最后的心内膜下心肌复极时,由于已没有其他与之相抗衡的心电向量存在,致使心内膜下心肌的复极显得十分突出,导致出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大T波。
心肌缺血除了可以出现T波改变外,还可出现损伤型ST改变,可以表现为ST段抬高与下移两种类型
(二)ST段下移
1,心肌缺血时,心肌无氧酵解增加,消耗大量储备糖原,导致钾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增大,缺血区膜电位增加(过度极化),动作电位4相对应的TP段抬高,导致心电图ST段相对下移。
2,ST段抬高心肌严重缺血时,导致心肌细胞膜受损,细胞内钾离子外溢,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降低,静息膜电位降低,动作电位4相对应的TP段下移,导致心电图上ST段相对抬高。
这几个图的诊断都是:1窦性心律,2ST-T改变。
这几个患者都是60左右,有冠心病病史,无其它病史。心电图上又是单纯的ST-T改变,所以这种ST-T改变高度怀疑冠心病引起的慢性缺血所致。当然必须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最终确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