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心病 > 疾病诊断

病理复习丨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重要考点)

一、血管的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的大中动脉。动脉壁的病变可分为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复合病变。

(一)脂纹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脂纹常见于大动脉的后壁和分支的开口处,呈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常微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镜下病变处可见大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可为巨噬细胞源性,也可为肌源性泡沫细胞。(二)纤维斑块为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纤维斑块的表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玻璃样变。深层为脂质、巨噬细胞,以及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

(三)粥样斑块粥样斑块是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黄色斑块,表层的纤维帽呈瓷白色,深层为大量黄色的粥糜样物质,常可见胆固醇结晶,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四)复合病变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伴溃疡形成、血栓形成、钙化和动脉瘤形成。

注意:LDL、VLDL是判断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最佳指标。HDL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作用。

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一)心脏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可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区域性心肌梗死。50%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2/3),25%发生于右冠状动脉供血的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也易见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的左心室侧壁。(常考!)心肌梗死属贫血性梗死,一般在梗死6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土黄色。镜下为凝固性坏死,间质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4天后外围出现充血出血带。后期梗死灶被机化而形成瘢痕。(二)肾脏的病理变化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肾梗死,新鲜肾梗死呈三角形,灰白色,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严重时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萎缩肾,即表现为肾脏形成多数大的瘢痕凹陷。

(三)脑的病理变化病变以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环最严重.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萎缩、脑软化和脑出血。脑萎缩表现为大脑皮质变薄、脑回变窄、脑沟变宽且加深、脑的重量减轻。脑软化主要发生于内囊、豆状核、颞叶和丘脑。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小动脉瘤形成,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小动脉瘤可破裂引起脑出血。   

第二节原发性高血压(非常重要)

一、良性高血压(缓进型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分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两类,良性高血压又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约占原发性高血压的95%,病理变化分三期:

(一)功能紊乱期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波动。

二)动脉病变期(非常重要!常考!)

1.细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最易累及肾入球小动脉和视网膜动脉。

2.肌型小动脉硬化最易累及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动脉。

3.大动脉硬化最常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三)内脏病变期

1.心左室代偿性肥大。早期向心性肥大,晚期离心性肥大,严重时发生心衰。

2.肾颗粒性固缩肾,双侧对称。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及肌型小动脉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增生。

3.脑包括高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等。

4.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细动脉硬化、视乳头水肿、渗出、出血等。

二、良性高血压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一)良性高血压心脏的病理变化心脏肥大。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大,心脏的重量增加,常达g以上。左心室壁增厚,可达1.5~2.0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长、并有较多分支。起初表现为左心室向心性肥大,尔后代偿失调发生左心室离心性肥大,表现为心腔扩张,造成心力衰竭。

(二)良性高血压肾脏的病理变化颗粒性固缩肾。

(三)良性高血压脑的病理变化小动脉和细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并可发生血管壁的纤维素样坏死,血栓形成(堵塞梗死)和微动脉瘤(破裂出血)形成。脑出血是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脑出血主要发生在基底节和内囊(与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有关),其次为大脑白质、脑桥和小脑,出血区域脑组织完全破坏,形成囊腔,其内充满坏死的脑组织和血凝块,有时脑出血范围大可破入侧脑室。高血压出现的脑软化是血管供血减少的结果。(常考!)第三节风湿性心脏病(重要考点)

一、基本病理变化(常考!)

可分为变质渗出期、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和纤维化期或愈合期三期。

(一)变质渗出期结缔组织纤维发生黏液变性,胶原纤维肿胀及纤维素样变性。

(二)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形成特征性的风湿性肉芽肿,也称Aschoff小体。风湿性肉芽肿体积较小,中央为纤维素性坏死灶,周围为风湿细胞或Aschoff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嗜碱性,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似枭眼伏,纵切面呈毛虫状)和多核的Aschoff巨细胞,并有少量淋巴细胞和个别中性粒细胞浸润。

(三)纤维化期或愈合期出现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Aschoff小体变为梭形小瘢痕。

二、心脏的病理变化

可表现为风湿性全心炎。(常考!)

(一)风湿性心内膜炎以心房内膜和心瓣膜最常受累(最好发于二尖瓣),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严重病例可有Aschoff小体形成。

(二)风湿性心肌炎表现为典型的风湿性肉芽肿,可导致心功能不全。

(三)风湿性心外膜炎为浆液性纤维素性炎,可形成绒毛心和缩窄性心包炎。

第四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较少考到)

一、病因

常为毒力较弱的细菌引起,最常见的是草绿色链球菌二、主要的病理变化

1.心脏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在病变瓣膜上形成赘生物。赘生物为污秽灰褐色,干燥易碎,可单发或多发,极易脱落而发生栓塞。

2.血管细菌毒素和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栓塞多见于脑,其次为肾、脾,常为无菌性梗死。3.变态反应微栓塞可引起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皮肤出现Osler小结。

4.败血症脱落赘生物中的细菌进入血流,并在血流中繁殖,形成败血症。

第五节心瓣膜病(一般考点)

四种心瓣膜病的比较(掌握)

病因

血流动力学

临床表现

二尖瓣狭窄

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

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少见

左房扩大→左房衰竭→右室扩大→右心衰

体循环淤血、梨形心,X线显示左心房增大.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

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后果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左房扩大→左房衰竭→左室大

球形心

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主动脉狭窄

多由风湿性主动脉炎引起

左室扩大→左室衰竭→右心衰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靴形心

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H

主动脉关闭

多由风湿性主动脉炎引起

左室衰→肺动脉高压→右心衰

主动脉区可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颈动脉搏动、水冲脉、血管枪击音及毛细血管搏动现象,脉压差加大。

赞赏

人赞赏









































治白癜风秘方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zkgz.com/gxbzd/5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