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丨这类病进入高发期,三伏不做8件
今日入伏
入伏,即入三伏天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来了
今年的三伏天共计40天
要8月21日才出伏啊!
年三伏天(加长版)
初伏:7月12日到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到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到8月20日。
浙江省气象台预计,今日起控制我省的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加强,我省大部地区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午后局部有雷阵雨,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到38℃,局部39℃到40℃。
这样“热情似火”的日子里,大家可得注意自个儿的身体呀!据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气温升高1℃
心脑血管病患者增17.3%!
“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中国医院医师刘馨雁说,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为什么三伏天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飙升?首先,三伏酷暑,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
第二,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第三,夏天出汗多,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
第四,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加上天气燥热,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万一再有过度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就更大了。
三伏天不做8件事,医院跑!1空调房睡一夜——易致热中风很多人到夏天喜欢开着空调裹着棉被睡一整夜。医院主任医师路波表示,室内外温差过大,会使全身毛孔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容易发作“热中风”。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使用空调时间不要过长,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5℃。
2一大早去晨练——易致心脑血管意外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但是夏季早晨6点前,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而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的消耗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很容易支撑不住,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因此夏季应尽量避开过早晨练,应改为黄昏时间。
3渴极了猛灌水——严重可至心肌梗死三伏天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喝~毫升即可。
4运动后猛喝冷饮——诱发心梗如果在剧烈运动之后大量饮用冰饮,虽然会带来短暂的舒适感,但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心梗。
夏季降温要适度,最好采用逐渐降温的方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
5刚吃饱就午睡——易诱发脑梗死三伏天高温,很多人晚上睡不好,中午时午睡半个小时左右很有好处。但忌餐后即睡。
因为高温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争血,此时入睡便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可以在午餐前小睡30分钟,或者午餐后半小时后再午睡。
6出汗后洗冷水澡——易形成血栓三伏天,气温高,人体温度也高,洗个冷水澡,这种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满身大汗的时候,先用毛巾擦干汗,再去洗澡或者吹冷风。如果要冲冷水澡,最好先用冷水冲四肢,等身体适应后,再冲全身。
7烈日下光膀子——严重可致肾脏疾病不少户外工作者图凉快,脱掉衣服光着膀子干活,皮肤被晒得黝黑。但是夏季人体前心后背上的毛孔都打开了,如果长期被紫外线照射,除了会被晒伤,还会导致水肿,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肾脏疾病。
高温天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要避开日照最强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必须工作时,每两小时要去阴凉地稍作休息,并且要戴帽子,多喝水随身带着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降温药品。
8蔬菜水果当正餐——易致肠胃病夏天因为天气炎热,许多人都没有什么胃口。有些人甚至经常用水果蔬菜来替代正餐。夏季人体的代谢速度比冬天要快,不吃主食会让人体阳气受损,免疫力下降,导致易患疾病。
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等,同时要多补充水分和盐分。
入伏养生,因人制宜暑湿是夏季伏天的气候特征,解暑除湿是炎夏的基本养生原则。但是,很多人按照网上介绍的养生方法来做,往往不能奏效,甚至适得其反。这是因为没有根据个人体质情况做到因人制宜的解暑除湿。
01遇冷胃痛关节痛酷暑难耐,适量吃冷饮,使用空调、电扇是最直接的解暑方式,但不少人遇冷则关节痛,沾凉则脘腹疼。这是因为这类人群素体阳虚,而夏日阳气发散,以致体内阳气更虚。
此类人群可适当食用生姜除湿止痛,喝红茶暖胃解暑,夏日吃羊肉麻辣火锅,严重者可服用湿补肾阳的中药,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02口渴但水入则泄夏季失水多,应多喝水,而且是温水比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但有些人口虽渴饮水则腹泻,即使热水多饮亦泻,甚至伴有多饮则心悸。这是素体脾胃虚弱、寒湿水饮内停所致。
可服饮冬瓜汤、丝瓜汤、苋菜汤、薏米红豆粥解暑化湿;严重者当服用健脾利湿中药,如参苓白术散、苓桂术甘汤等。
03吃西瓜口腔溃疡西瓜可除烦止渴、清热解暑,适用于热盛伤津、暑热烦渴、小便不利等,是夏季深受欢迎的解暑食品。但一些人连吃两天西瓜便口腔溃疡,不仅西瓜,其他甜食、甜饮过多也会出现口腔粘腻不爽、口腔溃疡。这类患者多为湿热型体质,若感冒初起咽喉肿痛吃西瓜也会越吃越重。
夏天饮食中适量增加苦味。中医认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热除燥湿的作用,夏天常食苦瓜能调和脾胃,清除疲劳,醒脑提神,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选用。应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04吃了“苦”仍内火重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但有部分患者吃了很多苦味食物,甚至喝黄连水,仍然经常咽喉疼痛、口腔溃疡。
这类人群体质属于心肝火较旺者,绿豆汤便是他们的最佳饮品,且最好喝绿豆未煮开花的汤。菊花、薄荷、金银花、荷叶泡水代茶饮,不仅可祛暑、解毒,还可有除痱作用,也是很好的方法。
05喝茶失眠、腹泻绿茶也是很好的解暑除烦饮品,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但很多人饮之即腹泻或失眠,换喝红茶又上火。
这类人群为素体肝气偏盛,可用酸以泻之的方法。酸梅汤是其最佳选择,失眠者加五味子泡水代茶饮。
06吃姜咽痛口干伏天吃一些生姜能起到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于有一般暑热表现,如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情况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传统的防暑药人丹中就含有生姜成分,具有健胃、提神、醒脑的作用。
吃姜有咽痛、口干者,多为湿热型体质,属于心肝火较旺者,可采取吃“苦”、喝绿豆汤的方法去口干咽痛。
07喝藿香正气水感冒加重藿香正气水解暑是针对暑热之伏天贪凉冷饮所致的寒湿感冒而设的方剂,症见关节酸痛、脘腹胀满、胸闷、呕恶、大便溏泻等。由于药性偏温,对于感冒兼咽喉疼痛者以及痢疾腹泻者,病情均会加重。
凡夏日感冒见咽喉疼痛者,可按风热感冒论治,金银花露的效果不错。
08冬病夏治仍不见效所谓冬病夏治,即利用夏天阳气盛的特点,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用内服、外用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从头伏开始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即三伏贴,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冬病夏治效果不佳患者,多数是由于夏日贪凉、饮冷过度所致。
中医认为,夏季“形寒冷饮则伤肺”,冷饮还可使暑热内伏,这种内伏之暑热可能到秋冬季节才发病,发则较重。因此冬病夏治或秋冬季节爱患病者及老弱妇幼人群,在夏天应避免贪凉饮冷。
愿您愉快度过骄阳似火的盛夏
天天保持好心情
来源:健康时报、健康报综合整理
长按指纹,识别白癜风怎么治疗和控制复方白芷酊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