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炜: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
上周末的北大心血管转化医学康复论坛上,医院高炜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有关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康复进展的相关情况
中国的介入治疗最早从年开始,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近几年中国的介入手术例术发展迅猛。而介入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高危心绞痛患者的死亡率,可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介入是否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肯定不是。
介入治疗术后仍面临的问题有:
不能逆转或减缓冠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进程
支架术后的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等
介入并不是把所有有狭窄的地方都放上支架,只解决局部病变,不完全的血运重建,微血管病变等问题支架无法解决
患者还面临心衰、心律失常、猝死等情况
不能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许多患者支架后存在运动耐量的下降——运动不足、不当运动等
支架患者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高发
二级预防不规范不达标
患者依从性差
因此PCI术后的心脏风险依然存在,尽管术后无事件生存率提高了,但死亡风险仍然存在:术后10年死亡风险仍超过30%。
北医三院所做的单中心研究表明:
只要做了介入,无论是单支病变还是多支病变,有没有做完全的血运重建,患者的运动耐力都无法与正常人相比。所以对于介入术后的患者,我们仍然需要给患者一个综合或终生的管理,规范管理二级预防,对危险因素(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缺少锻炼、吸烟、不合理膳食结构、超重、饮酒过量)进行控制,按时吃药(一定要按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冠心病相关中国专家共识:
年,三家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了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的中国专家共识;今年5月又发表了PCI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希望落实全程康复理念,改善患者术后的远期疗效
心脏病患者运动训练的益处:
为什么要强调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从机制来讲,对心脏和全身,改善运动耐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多个环节,运动训练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心脏康复的循证医学证据及相关机制:
有关运动耐量、症状、呼吸、心脏、冠状动脉的相关的证据水平基本都是A类的,相关研究质量很高,说明是很有价值的。
在很多研究当中,运动训练确实可以改善心绞痛的症状,同时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该研究纳入多例患者:患者血运重建模式有PCI或CABG术,参加了36期心脏康复训练,尽管有部分患者有糖尿病,但同样可以获益。
也有一些RCT研究认为,得了心梗的患者在PCI后接受运动康复可以降低病死率和再梗死率。
PCI术后心脏康复情况:
美国国家心血管数据库CathPCI注册研究资料显示:美国PCI术后参与心脏康复的比例约为60%;
日本、英国等参加心脏康复的比例也达21%~30%;
中国PCI术后康复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很快,中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较好